前言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,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,广内街道以开展“双提升”工程为抓手,以实施“红墙先锋工程”为载体,深入践行“红墙意识”,全力提升工作效能,形成《广内街道红墙同心社会治理案例集》。
本期开始,“掌上广内”将每周更新典型案例,通过以例示法,交流分享社区、机关和“两新”组织基层党组织的优秀党建工作做法,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,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地区治理和发展优势,实现党的领导更加有力、组织体系更加优化、发展效能更加突出、基层基础更加牢固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“广内红墙同心”治理模式,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贡献广内力量。
(资料图片)
01
主动谋划 制定方案
广安东里社区属于老旧平房社区,社区基础设施落后,院落内空间狭窄,电线老化严重,胡同内消防安全管理以人防为主,技防薄弱,消防隐患发现难、真实火情掌控难,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。
平房院落、出租屋等安全问题向来是社区治理的难题,对此,广安东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主动探索破解社区基层治理问题的思路,依托“西城家园”、“楼门院微信群”和“社区好商量议事会”、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等平台深入广泛调研,多方听取民意。
在街道相关科室的指导下,社区建立切实有效的“联院自治”工作机制,以社区消防安全为撬动点,利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在广安东里社区喜鹊巷胡同试点开展“党建+科技”的智慧消防增效提升项目,实施安装智慧社区消防监管系统,利用互联感知技术,实时对消防感知数据进行采集,构建一张消防感知网络,有效提升辖区安全水平。
02
梳理台账 建立体系
广安东里社区工作人员逐户走访,征求意见建议,完善更新台账,最终确定喜鹊巷胡同44户55个点位安装烟感报警器与技防感知设备。
同时,以社区“联院自治”机制为基础,制定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四级管理体系。一旦发生火情后,系统能够对疑似火情进行实时监测,并推送给工作人员,工作人员对火情进行核实,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处置工作,同时通过APP端触发消防大联动预警,系统自动拨打一级管理者电话进行警醒(如事件未得到及时处理,将自动逐级上报,确保事件可以完整闭环)。
此外,报警设备的声光报警器也会发出刺耳的声响进行报警提醒,及时对周边居民进行联动报警,报警情况还会同步以短信的形式分别发送给一至四级管理人员,便于早发现、早处置,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,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03
统筹联动 提升技能
为充分释放社区治理效能,构建“全方位、无死角、重保障”新机制,社区将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转化落地,将现有的楼门院党小组、楼门院长队伍等各支志愿者队伍进行完善提升,转化成适应新时代核心区社区治理的“联院自治”工作模式。
与此同时,社区建立由管片社工、党员、社区志愿者、“西城大妈”等骨干力量组成的应急响应队伍,通过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,掌握安全专业技能,加强处理紧急及特殊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,将安全触角延伸进院落。
03
落地实施 应用见效
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,社区包片主任全程陪同入户安装,同步将居民信息录入四级管理平台,构建一张消防感知网络,完成线上信息平台的搭建,并顺利投入了使用。
“当天,如果不是消防技防感知系统通知出现火灾隐患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回想起2023年春节期间,社区党委书记刘京辉告诉小编,智能烟感报警器真是立了“头功”,看似不起眼,但出现火灾隐患时,它却能第一时间及时预警,能有效避免火灾事故发生,也能很大程度降低财产损失。
据了解,春节期间,广安东里社区独居老人因家中电表欠费,自行捡拾树枝生火取暖,屋内升起阵阵浓烟,屋内的烟感报警器立即发出警报,同时,警报信息第一时间传到家属、楼门院长、管片主任、社区负责人的信息平台上,各级管理负责人接到信息第一时间响应,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小编手记
广安东里社区通过“联院自治”机制在喜鹊巷试点工作的成功开展,为社区基层治理奠定了基础,创建了“一个模式”、做到了“两个提升”。
一个模式,即“党建引领+科技赋能+社区治理”的基层治理新模式。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科技赋能,最大化吸引激发社区自治活力,提升社区自治水平。
两个提升:一是推进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全面锻炼队伍的契机,通过与不同人群的沟通,有针对性的进行需求“问诊”,寻求解决路径,从而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。二是通过“党建+科技”的模式助力智慧化社区建设,为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支撑,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特别是有思想、有担当、有锐气的青年人参与到社区的自治队伍中来,对优化社区自治队伍结构,有效实现为社工“减负”,提升工作效能水平赋能添力,真正打通社区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